好久没出现的陈紫函,这次在镜头前哭了。
最新播出的《天声一对》,她讲述了自己过去三年的经历:
“我为了他(戴向宇),三年起码做了12次试管,天天扎(针)。”

“天天我们俩抱在马路中间哭。”

此话一出,迅速登顶微博热搜第一,很多网友共情她的处境。
她坦言,自己做试管不是为了让爸妈抱孙子,单纯是自己非常爱孩子,想当妈妈。
为此,陈紫函三年没有工作,事业按下暂停键。

陈紫函的描述很难不让人动容,像一把钝刀慢慢剖开自己,那里面不止有生育之痛,还有一个女演员在婚姻与事业中翻滚的这些年。

在陈紫函自曝做试管之前,人人都以为她的婚姻是梦幻的,起码是女明星中嫁给爱情的那一类。
老公戴向宇比她小九岁,在娱乐圈没什么名气,曾赴新加坡发展,后又回到内娱。
并且在回归一年后就遇到陈紫函,他们的结合得益于女演员刘芸。刘芸觉得阳光体贴的戴向宇很适合缺乏安全感的陈紫函。

果然,这段恋情发展非常快,相恋一年后就官宣领证,自此成为内娱知名的“姐弟恋。”
在大众叙事里,这一对幸福得不行,老公会去飞奔去她拍戏的地方一起吃宵夜,陪她做环保,相差九岁的姐弟恋,男帅女美。

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,而在这个节目上,他们婚姻的短板全部暴露出来,网友直言——

陈紫函承受着“姐弟恋”的几层压力。
一方面自然是年龄,她说自己会因为相差九岁感到焦虑。

戴向宇是在内娱出道,在新加坡发展得小有名气的艺人,当他官宣自己的恋情时,遭到了粉丝的强烈反对。
粉丝嫌弃陈紫函大,且早已过了巅峰期,是个“过气女艺人”。

但其实戴向宇认识陈紫函的时候也是30岁,这类“配不上我们哥哥”的言论,放在哪个圈子都适用。
有时候会发现即便已经在一起九年,陈紫函还没过去这个坎,节目中其他女明星劝她别担心,你很美啊。
陈紫函一边默认,又一边愁容满面:可是我比他大啊。

另一方面是性格,戴向宇沉默不够成熟,陈紫函成熟但非常内耗。
陈紫函形容戴向宇在新加坡可以走路叉腰:“在新加坡他就是一哥。”
而自己跟在他和经纪人身后,她用开玩笑的语气讲出来,但你能察觉她的在意。

这种婚姻美好和现实之间的微妙落差,不止一次困扰着她。
而大众吹捧的超甜姐弟恋,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止这些。
两人偶尔吵架,戴向宇会选择冷战乃至收拾东西离开,陈紫函的做法是扑上去把他的行李全扔掉。
“你必须留下来和我吵。”

相处的这些年里,他们接近一半时间在经历分居。
同为演员,常年在不同的剧组生活,有一次,戴向宇跟家人说自己可能会跟陈紫函离婚。
等他家人跟陈紫函确认的时候,她才知道自己是最晚知道的。

她去问戴向宇,对方说说长年分居和一个人过有什么区别,不如分开吧。
陈紫函委屈地说难道我不是一个人吗?但还是立马解决问题,让戴向宇飞到自己剧组,坐下来好好聊。
最后达成一致意见,再相处试试。

也是在谈话中,她才知道除了分居,他还面临家人生病,自己经济状况拮据等问题。
只是因为平时话少,陈紫函也从未察觉他的情绪。

感情里面稍微幼稚一点的遇到觉得过不了的坎就会想要分开,可陈紫函是电视剧坏了不会扔,而是想方设法修好的人。
这类场景描述多了,你会发现跟大众想象中的霸总娇妻生活大相径庭。
陈紫函说他们之间常常因为小事吵架。比如戴向宇不让她碰腰,说他邋遢不爱干净。

还有当众在节目中质问老公为什么把手机密码都改了。

两人不仅不同频,而且沟通缺位。
每次吵完架,戴向宇都会走开回避问题,陈紫函就会想办法让共同朋友介入调解。

再叠加上生育关也不好过,这些都跟陈紫函镜头下的精美“姐弟恋”完全不一样。
我们常说看明星的婚姻不要只看表面,因为甜言蜜语只能包装来爱情的一半,另一半就是鸡零狗碎,冷不丁就会扎你一下。

当然,并不是唱衰或者不看好这段感情,只是从这个侧面看到了些许落差。
从婚姻和爱情中拼凑出来的陈紫函,似乎不再是女明星,止于家长里短,很容易让人忘记她原本的模样。
她是成长于内娱电视剧黄金年代的艺人,本身有很好的条件,舞蹈绘画设计样样出彩,大学从涉外英文转去学表演,还能拿文化课第一,专业第二的成绩。
再加上底子好,非常有傲气和张力的一张脸,18岁就出道,20出头就已经和刘嘉玲拍《侬本多情》。
陈紫函最适合的角色是那种有个性的美艳女人,比如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殷离,《神雕侠侣》中恃宠而骄的郭芙。
以及《白蛇传》中反叛有侠气的小青。
陈紫函没演过什么女主角,但只要赋予她角色性格,她的光彩一定不输给女主。
但另一边也让人惋惜,作为出道将近32年的艺人,她在出道前15年就基本演完了所有代表作。
她前半段的演艺人生,有一半时间住在横店,每天起来就是上妆拍戏,演了上百部影视剧。
然后进入了漫长的沉淀期。
这些年很多人再提起她,会归类到童年女神的行列,她自嘲自己红不了,可能是长相太强势,找她演的角色都是“坏女人”和“恶女”。
恰恰到了事业的第二个阶段,她恋爱,选择步入婚姻,继而走到了她说的“失去的三年。”
她不是完全停工,中间陆续拍了几部新剧,最出名的是《山河令》中红衣白发的喜丧鬼,美艳,悲情。
这段经历把陈紫函从“糊”的边缘捞了回来,她发现自己还是能找到演戏的方法,是可以完成更复杂的角色的。
只是很快,她又去抵抗婚姻生活,大众好像更关注她的爱情。她也觉察出自己的生活重心,比任何女明星都勤快更新日常,拍自己在剧组的生活,记录婚姻点滴。
嫁给爱情的本质样子,曾让很多人羡慕,婆婆公开支持她丁克,50岁的陈紫函依然明媚。
你很难想象这段关系其实充满波折,大吵小闹不断,戴向宇是回避型人格,陈紫函总是主动去解决问题的那一方。
美好在琐碎中不断被消解,看到这里突然明白为什么陈紫函觉得自己必须停工休息,因为在维持婚姻与家庭,的确消耗了她大部分能量。
另外,背地里她需要天天打针,频繁往返医院,承受反复激素治疗带来的身体不适。
有数据显示,50岁及以上女性的试管婴儿成功率约为5%-10%,陈紫函正好卡在这个关口,她不是“失败一次就放弃”的轻巧,而是有“再试一次”的孤勇。
结果就是忍受了12次的身心煎熬,夫妻俩常常抱头痛哭。
当我们重新审视陈紫函的人生,会发现有一种纠结在,她是那么想大红大紫,曾经在剧组拍古装戏,各种大场面,爆炸戏都绝不含糊,就为了能出一次头。
可是她又那么渴望最本真的感情,在正当红时选择恋爱结婚,在迎来事业第二春时又选择停工做试管。
在如今遍地“搞事业”的呼声中,她显得那么不合时宜,人生,总差那么一点。
有时候会因为陈紫函没能成为内娱大青衣而感到遗憾,她曾有很好的起点,也在年复一年的奋斗中积累了足够厚的履历。
奈何人生还有别的风景。
或许用“可惜”来评价陈紫函的这三年,显得有些单薄,这更像是女演员的个人选择和家庭愿景的对垒。
你问她不可惜吗,她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,因为值得。